作者:Kevin Deng  

  每個有籃球夢的小孩常會有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境,在學校操場或自家後院拿著球,幻想著自己踏上NBA的舞台,面對著一群虎背熊腰的黑人球員,眼看時間剩不到10秒,分數仍然不分軒輊,自己運著球前進,用眼睛餘光瞄著籃板上計時器慢慢的流逝,全場兩萬名觀眾屏息以待,場面一片靜默,大家專注看著場上的一舉一動,此時,時間剩下兩秒,自己突然急停跳投拔起,球最後一剎那間離開了手指,在空中劃出一到完美的弧線,三分球摩擦籃網「唰」的一聲響徹雲霄,全場觀眾陷入瘋狂,大喊著自己的名字。 

圖一 林書豪2月14日對上暴龍隊那驚人的一擊  

 林書豪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我想每個人都曾經在腦海中演練著這個情節,這電影般的情節,不…這電影都不會演的英雄式老梗劇情,但真實的發生在「台裔」籃球員林書豪身上,林書豪在這十幾場的先發之旅已經站穩了腳步,從默默無聞板凳球員,甚至面臨了釋出的危機,幾天內如明星般的表現帶領著傷兵不斷的尼克打出佳績,這段故事也攻佔了全美新聞版面,美國媒體以「童話」這個詞來描述林書豪再也恰當不過了,這驚喜的故事過去也只能在童話故事中才能看的到了。 

  林書豪的神奇表現也驚動了台灣體壇,日前體委會召集了專家學者組成「菁英小組」,討論著如何培養下一個林書豪,台灣政府開始著手籃球的硬軟體措施的建立,試圖去培養更多人才。林書豪的成功讓台灣球員打進NBA的夢想又燃起了一絲希望,讓台灣許多球員認為NBA原來離我們那麼近,但真的有那麼近嗎?台灣第一飛人陳信安在挑戰NBA失利回台灣後,曾經在飲料廣告中說過:「大家都說NBA很遠,但只有我知道有多遠。」,林書豪的成功是否讓台灣的政府官員小看了台灣籃球和NBA籃球的實力差距呢?   

圖二 台灣曾經最接近NBA的第一人

陳信安穿國王球衣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假如NBA球隊把開季15人名單全部填滿,全世界成千上萬的籃球員也只有450人可以登錄至NBA開季名單;假如每場每隊登錄名單12個人也全部填滿,全世界有機會上場比賽的球員才也360位;假如教練的固定輪值球員大概9位,全世界有固定時間上場的球員也才270位,由此可知,可以在NBA場上獲取固定時間的球員是非常的不容易,更不用說球隊每年大概只補進3-5個新進球員,可以說想獲取到NBA球員的名額是僧多粥少。  

  在美國NCAA一級籃球的隊伍中,有31個聯盟,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ACC聯盟、Big Ten聯盟或是林書豪所屬的常春藤聯盟,每個聯盟大約有10支球隊左右,所以光是NCAA一級賽場上就有300多支球隊,3000多位球員,而林書豪的哈佛大學連NCAA籃球錦標賽前65強都未進入,可知光是NCAA一級籃球的競爭就非常的激烈。除了NCAA每年約有3000多位大學球員,加上高中潛力球員、歐洲及南美洲等外籍球員或NBDL未獲伯樂賞識的千里馬等,每年要爭取每隊3-5名的開季名單,這種機會除了天賦異秉,例如體能勁爆或者靈活的禁區長人以外,要靠實力進入NBA根本如大海撈針般,被撈到就算你幸運。

   那台灣是否能培訓出「下一個林書豪」呢?這樣說或許不太好,應該是說台灣是否能訓練出林書豪這一類的人呢?我想機會是有的,但還是非常低;那台灣離NBA有多遠?依舊非常遠。就連林書豪以現在能力再重來一次,我想選秀會還是會落選、在勇士隊還是打替補、依舊被火箭釋出、在尼克隊依然從替補打起,我想林書豪的崛起仍然要天時、地利和人合才能大放異彩,所以說身為亞裔球員要打進NBA除了要俱備體能和球技外,還是要有運氣和機會。

  光就體能來說,林書豪切入第一步速度和彈跳能力雖然在NBA不敢說是聯盟頂尖的水準,但也俱備了聯盟前半段能力的體能。美國著名「Slamonline」籃球網站曝光林書豪當年體能測試數據,NBA速度體能測試是跑四分之三籃球場地(約22.5公尺),而林書豪在這項數據媲美上季最有價值球員Rose、這兩年選秀狀元後衛John Wall與Kyrie Irving,林書豪初速每小時22.41公里,比Kyrie Irving每小時20.34公里及John Wall每小時21.3公里快,甚至比保有9秒58的男子100公尺世界紀錄的牙買加飛人柏特還快,柏特初速為每小時21.4公里。後衛球員要在NBA闖出名號,必須有基本以上的體能,綜觀台灣球員的體能,除了陳信安以外,看不到台灣哪位球員擁有水準以上的體能及爆發力,就挑戰NBA第一關而言,台灣球員的體能條件已經不如NBA球員的平均水準了。那林書豪有水準以上的體能爆發力,代表著黃種人的體能條件是可以訓練的出來的?抱歉,這我不敢保證,說不定林書豪如黑人般的體能是黃種人萬中取一的天賦,有著天賦異秉的體能爆發力,在籃球運動的訓練中才能夠事半功倍。

  就身高來說,NBA控球後衛標準身高為6呎2至6呎3;得分後衛標準身高6呎4到6呎6;小前鋒6呎6至6呎8;強力前鋒6呎8至6呎10;中鋒六呎10以上。而台灣同位置頂尖球員的身材更是小了一號,以田壘來說大約6呎8吋,在NBA算是3-4號的鋒線身材,不過在台灣基層的訓練過程,田壘的身高在學生時代一直被定位於中鋒的角色,從小的訓練過程就以禁區為主,雖然他於大學甲組以後開始訓練出外圍的攻擊能力,鋒線的基礎能力雖然是有,但仍然無法與世界好手相抗衡,近期像是莊宗勳、張宗憲在國內HBL都是鋒線球員,在前往美國挑戰大學籃壇時也都需要轉型為後衛球員,重新磨練後衛技巧,才能符合NBA聯盟的基本身高要求。在體能條件不如人、身高條件又不足之下,要光以籃球技巧勝過別人可以說是天方夜譚阿。

圖三 張宗憲在NCAA第二級打拼

張宗憲  

  加上台灣高中和大學籃壇的競爭力的不足,例如國內HBL甲組只有20多隊,UBA甲一級球隊更只有10多隊,且菁英球員和籃球資源皆集中在少數幾個學校,籃球實力更呈現M型化社會,有競爭性的學校就是4-5隊而已,在強者恆強,弱者恆弱的情況,無法利用國內籃球環境和制度來訓練菁英球員,在天時、地利及人和都不具備下,連基本條件都不如人,更何況挑戰NBA還需要經過球探如大海撈針般的篩選過程,而台灣菁英球員要成為一支針讓球探撈的資格都還不夠格,我認為在國內籃球環境先天條件就不如人,後天更無法調合的情況,無法有效提升菁英球員的球技,縱使體委會召集專家學者提供意見提出改革,我想也是幫助有限,要讓台灣球員挑戰NBA只能依循著旅外模式,將有天賦條件的球員在高中時代就要送至美國籃壇磨練,才有機會成為NBA球探的那根針,才有些許的機會挑戰NBA,但這個旅外策略是否能提升台灣籃壇的平均實力?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。

 

林書豪的超人表現拉近台灣球員挑戰NBA的距離?不,還是一樣遠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本文已於XXL美國職籃雜誌4月份刊登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籃球場上 NBA
    全站熱搜

    凱文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